肩頸痛這個痛症名稱,相信很多香港人都不會陌生,尤其對於芸芸打工仔來說,不論是每天對著電腦的辦公室職員,或是主要從事體力勞動的藍領員工,身邊甚至自己或多或少會聽過或感受過肩頸痛。那麼,導致肩頸痛的原因是什麼?坊間有什麼針對肩頸痛治療的方案可以選擇?一連兩集的「肩頸痛症-肩痛篇」和「肩頸痛症-頸痛篇」將令大家更深入了解肩頸痛的原因及治療方法。
認識頸痛
香港人日日低頭玩手機,長期拉緊頸部肌肉及加重頸關節受壓。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調查發現,54%受訪者有頸痛問題,當中12%更是經常被頸痛困擾。而跟據衞生署的人口健康調查的結果顯示,每十名年齡15歲及以上的人士中,約有一人(9.8%)在調查前30天內曾出現頸痛。
頸痛是一個常見的肌骨問題,但它對個人、社會和醫療系統的影響卻經常被忽略。事實上,頸部是脊椎其中一個柔韌性最高的部份,支撐著頭的重量(成年人頭部在中正位置時重約10至12磅或4.5至5.5千克2)。頸部包括脊椎骨、骨節、椎間盤、肌腱、韌帶、肌肉、血管和神經。頸部出現疼痛通常標誌著這些受神經支配的結構遭受勞損、創傷或發生其他問題。
頸痛的比率於女性和中年人士中較高。肥胖人士和某些特定職業群組(包括使用電腦的辦公室員工、體力勞動者、醫護人員和職業司機等)亦比其他人士較多出現頸痛。
頸痛原因
導致頸痛的原因很多,大多數情況下是由於重複進行頸部活動或長期屈曲頸部至過度勞損或因不良姿勢令頸部承受過多壓力所致。一項研究使用頸椎模型以估算頸椎隨頭部彎曲(向前低頭)幅度增加時所承受的壓力,結果顯示頭向前傾15度時頸部要承重27磅;頭向前傾60度時,頸部要承受的重量可增至60磅。
隨著智能電話及其他手提電子屏幕產品越來越普及,「頸痛」已成為一個日益嚴重的健康問題,尤其是在經常長時間低著頭收發短訊或玩手機的年青人中。頸痛也可以是創傷的後果,例如摔跤或打欖球時造成的運動創傷、跌倒後或車禍引致的馬鞭式創傷。在某些情況下,頸痛可能是退化性的症狀,例如頸椎退化、骨關節炎或類風濕性關節炎。而較罕見的頸痛原因則包括腫瘤、感染(例如腦膜炎或骨髓炎)或先天性脊椎發展異常。
其他頸痛的原因包括:
1)椎間盤突出
頸椎共有七節,支撐頭部、連結胸椎,頸椎的椎間盤因為年齡而失去彈性,加上長期擠壓磨損,導致頸椎間盤收窄或突出,壓迫到神經,引起疼痛。 頸椎間盤突出主要的症狀包括,脖子、肩膀、上背僵硬或疼痛,也會導致頭痛。有些人也會手麻無力或下肢僵硬。
2)頸椎狹窄
隨著老化,頸椎的椎間盤失去彈性,椎骨間不再穩定,為了保持穩定,椎骨長骨刺,加上韌帶因為老化而肥厚,相形之下頸神經通過的神經孔就變得狹窄。症狀通常是頸部開始痠痛,後延伸到肩膀、手部、手指麻痛。
3)骨關節炎
頸椎關節日趨退化,骨骼間相互摩擦,通常早上起床最不舒服,隨著活動而緩解,到了晚上又再痠痛,疼痛會延伸到頸部、肩胛骨中間。除了骨骼方面疾病,長期肩頸痠痛,也有可能是心理疾病作祟。 圖說:肩頸痠痛可能是骨關節炎造成的。
4)憂鬱焦慮症
憂鬱患者高達將近七成(69.1%)在引發不同部位及程度不等的疼痛,而慢性疼痛的病人也有半數最後會出現憂鬱症狀,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頸痛後果
臨床上有五至六成的頸痛是由於肌肉緊張或肌肉受損所引起的,盡管這類肌肉引起的疼痛不算嚴重疾病,但痛起來也可以叫患者非常難受並且會影響其生活。頸部肌肉疼痛有時也會蔓延到肩膀、手臂、手指等部位。雖然肌肉緊張或受損引起的疼痛,一般病人只需服藥或打針,情況就會好轉,但切勿小看頸部疼痛,嚴重可能會造成癱瘓。
頸痛治療
繼續閱讀:肩頸痛症-肩痛篇
對「肩頸痛症-頸痛篇」的想法
迴響已被關閉。